|
轄區內普查到的伽利略羅非魚 工作人員采用“流刺網+地籠”的方式進行作業 今年5月份以來,泉州臺商投資區開展了全區漁業水域外來入侵水生動物普查工作,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此次普查,共在轄區內捕撈到7種外來入侵水生動物,分別是福壽螺、巴西龜、食蚊魚、克式原螯蝦(小龍蝦)、齊式羅非魚、伽利略羅非魚和尼羅羅非魚。 □本報記者 黃雅珊 通訊員 曾婉芳 蔣新花 文/圖 外來入侵水生動物具有破壞性 據了解,臺商區漁業水域面積19平方公里,此次普查范圍為區域內河流、水庫、溝渠、寺廟1千米范圍內的自然水體。包括14條河流(洛陽江、黃塘溪、下曾溪、堂頭溪、浦仔溪、玉坂溪、龍溪、靈溪、埔塘溪、后溪、門頭溪、東樓溪、小柘溪、九曲溪),2個湖泊(百崎湖、月亮湖),2條溝渠(惠東南干渠、百崎排淡溝),27個寺廟1千米范圍內的主要自然水體(以坑塘為主),10個水庫(水磨坑水庫、西坑水庫、錦芳水庫、美峰水庫、山塘水庫、東樓水庫、錦溪水庫、后山水庫、下埔塘水庫、山前水庫)。 此次普查,全區共設置有效踏查點67個,樣地調查任務20個。第三方普查公司技術人員彭致榮介紹,在農業農村部制定的《重點調查外來入侵水生動物名單》14種外來入侵水生物種中,全區共捕撈到尼羅羅非魚、伽利略羅非魚和齊氏羅非魚等7種外來水生動物。他表示,這些外來水生生物影響農業和漁業生產、水生生物多樣性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域生態穩定性和水資源保護,還有可能攜帶和傳播疾病,從而影響人類健康。 捕撈到鱷雀鱔應做無害化處理 海絲生態公園中間由百崎湖水系貫穿而過,魚類資源豐富。近日,工作人員采用“流刺網+地籠”等作業方式,在百崎湖入水口處開展外來入侵水生動物普查。 收網后,工作人員捕撈到了羅非魚和花鰶等魚類。漁業資源領域專家、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博士王家樵當天受臺商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邀請,現場查堪海絲生態公園內水域水體和漁業資源情況。他介紹說,當天普查到的羅非魚為伽利略羅非魚,它的牙齒非常鋒利,屬于雜食性魚類,“它會吃其他魚類的幼魚和魚卵,所以會對原生魚類的多樣性造成很大的破壞,是目前農業部生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的一個重點品種?!?/p> 近年來,“怪魚”鱷雀鱔在全國公園湖泊、河道、放生池、池塘等地被捕獲到,引發廣泛關注。臺商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提醒廣大市民朋友,鱷雀鱔為外來入侵物種,也是臺商區本次普查的14種入侵水生物種之一,這次雖然沒有普查到,但如果市民在轄區內有發現鱷雀鱔,要盡快上報,由當地管理部門捕撈清除,并作無害化處理。同時,禁止在水域投放,請共同維護水域生態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