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重工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 當前,泉州臺商投資區為適應新形勢,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服務項目建設更是改革主戰場,臺商區項目建設綜合協調辦公室聚焦項目建設的“難點”和堵點,“一張桌子”管前期,創新推行“12345”一線服務模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增效,開花結實,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陳桂生 文/圖 協助業主 推動項目加快建設 在泉州首批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之一的海峽雕藝文化園施工現場,一期產業園33棟標準化廠房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進入砌筑裝修、墻面粉刷及機電安裝施工階段,預計年底前將竣工投用,與此同時項目招商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目前園區已累計引進企業18家。項目建設以來,區項目辦人員經常來工地“打卡”,幫助協調解決問題。 泉州市交發雕藝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小強介紹說,臺商區項目辦幫他們引進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崔愷院士團隊,對他們的設計方案進行優化提升,拔高園區定位,凸顯閩南元素,打造成文旅產業園區。招商方面,項目辦也幫他們進行招商推介,調整業態布局,制定相關入園扶持政策。 海峽雕藝文化園位于臺商區張坂鎮,總投資20億元,總占地面積500畝。一期為海峽雕藝產業園,二期擬規劃建設大師文化創意區、原材料及佛具用品交易市場、雕藝博物館、酒店及配套公寓。目前正在建設的是一期產業園,總投資7.2億元,總占地180畝,總建筑面積21.5萬平方米。一期產業園已列入省重點在建項目,同時也是省級智慧工地試點項目之一。園區積極推進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配置智慧監控、智慧充電樁、智慧防火防災、光伏發電等數字化應用。未來將常態化舉辦兩岸雕藝比賽、兩岸文創設計、兩岸雕刻技藝傳承等活動,打造兩岸文旅融合主陣地。 臺商區把產業園區作為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主戰場,深入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聯東U谷·泉州臺商科技創新谷項目、中信重工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全過程中活躍著項目辦人員的身影。中信重工智能裝備產業基地首批33棟廠房已經完工,正在投入到剩余24棟廠房建設熱潮中。項目副總經理徐良輝告訴記者,正常是今年年底才能整體驗收,項目分成兩期做,一期施工時,同時進行招商,企業著急入駐,廠房就得抓緊驗收,交給他們裝修。項目辦協助召集相關人員來現場,幫他們協調一期廠房先驗收,整個進度提前了半年以上。 集成管理 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項目建設火熱,背后的服務保障是關鍵。臺商區創新探索項目建設“12345”一線工作法,以全新的機制,負責項目簽約后的前期準備、開工建設、建成投產等全周期集成式服務。去年,臺商區抽調區直各部門、區屬國有企業的十幾名精干力量,組建集中辦公大本營,探索串點成線鏈條化集成管理,打造閉環式推進模式。 臺商區黨工辦副主任、區項目建設綜合協調辦公室負責人陳陽秋介紹說,之前項目服務都是分散辦公,項目建設中碰到各種瓶頸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閉環解決,一張桌子管前期,有效打破原來按部就班的壁壘,統籌精兵強將,圍繞項目建設這一軸心,更加優質高效服務項目建設。 一張桌子管前期,二條快腿拼賽道,三級梳理保調度,四方合力建專班,五項流程抓落實。區項目協調辦站位全區工作大局,堅持超常規不違規,一張桌子管前期,將210個區級重點項目納入服務范疇,探索串點成線鏈條化集成管理,打造閉環式推進模式;堅持政府投資類、社會投資類項目同向發力,通過政企合力,統籌抓好項目規劃設計、建設推進和時序節奏;在三級調度上有的放矢,實行一周一會商,一旬一梳理,一月一總調;在工作專班上四方合力,即主管單位牽頭,業主單位落實主體責任,職能部門加強要素保障,屬地鄉鎮做好民事征遷;建立項目策劃、服務管控、要素保障、公開招標、督查問效等五項流程圖,分工實施,條塊結合,定期清零、辦結銷號,堅持“一竿子插到底”,確保項目建設達到“省、快、正”的目標。 “專班”服務集聚動能,推動項目加快建設。1—6月,臺商區210個區級重點項目提速,其中140個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140.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 63.7%;臺商機械產業園、張緯三路等13個項目按序時完成“項目奮戰2023”季度開工任務;57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89.8%。26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70.8%。 |